專輯簡介: 1997到2017 《鮑家街43號》面世20年 汪峰第12張個人創(chuàng)作專輯 兩年一張原創(chuàng)作品集的出版速度 始終保持職業(yè)藝術家的態(tài)勢 傳唱作品眾多 影響了幾代中國年輕人的心靈成長與情感共鳴 這2更多>
1997到2017 《鮑家街43號》面世20年 汪峰第12張個人創(chuàng)作專輯 兩年一張原創(chuàng)作品集的出版速度 始終保持職業(yè)藝術家的態(tài)勢 傳唱作品眾多 影響了幾代中國年輕人的心靈成長與情感共鳴 這20年間 每個人都習慣了聽汪峰 一直有他的陪伴 《那年我五歲》是汪峰第12張個人創(chuàng)作專輯第一首主打歌 受到丹麥樂團Lukas Graham《7 Years》歌詞動機的觸動 歌曲用罕見的六段體的結構篇章 以五年為回憶刻度 詳述每個中國人的成長記錄 詞曲編唱 一氣呵成 無論是作品時長 編配工程 還是表達形態(tài) 在華語樂壇 都是絕無僅有 前所未見 這個夏天 汪峰拒絕了很多商業(yè)邀約 封閉在望京一間十幾平米的工作室 日夜與新專輯作品廝斗 纏磨 花盡能量和力氣找到每一個準確的音色 這是距《花火》專輯之后 汪峰17年之后再度為新專輯編曲 為了不受任何已有形式的約束 打破原來被大家習慣認知的表達體系 而他也格外珍惜在這個與自我對話的機會 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左沖右突 承受思維活躍的敏感拉扯和感覺交錯 終于完成了這首長篇巨制的《那年我五歲》 不再高亢 吶喊和嘶吼 不再如啟示錄般警醒和耀眼 不再透射時代與社會話題 不再凝練總結和有無意義 這一次的汪峰 不可不聽 每個人聽到這首歌 都聯(lián)想到了自己的五歲 十五歲 二十五歲 三十五歲。。。 而音樂情緒的層層遞進 氛圍引領則是汪峰極盡所能為你營造的腦內(nèi)共鳴 在每個進階的人生段落 吉他鋼琴薩克斯 硬搖滾古典樂音效采樣等等編配技法相繼交融使用 主歌小調(diào) 副歌轉(zhuǎn)瞬成大調(diào) 符合聽者的“畫面感切換”與“情緒共振的每一個頻點” 捕捉聽者被帶入之后的生理微妙反映與感情波動震顫 “對位”的沖擊與涌動 內(nèi)心的隱痛與轟鳴 有人失語痛哭 任眼淚肆意流淌 有人悶聲不響 盡力平復抖動的輕泣 有人回念過往 發(fā)現(xiàn)心之所系超越了時間 有人驚嘆汪峰的新作如此意外 不用單曲循環(huán) 一擊就中心 久久難以忘懷 《那年我五歲》均被形容為“每個人的史詩” 是汪峰的大師之作。 聽一次《那年我五歲》 很多人感嘆 沒有白活這么多年 寫一首《那年我五歲》 汪峰在自我革新的路上再一次重生 如果說20年前的他 就唱出了一代人的心聲 20年之后的這首歌 讓互聯(lián)網(wǎng)“碎片化”場景下生存的每個人 感受到的是個體意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