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小簡介
吳景略。中國古琴演奏家。生于江蘇常熟西塘市鎮(zhèn),卒于北京。原名韜,號緝曼,江蘇常熟西塘市(現(xiàn)屬張家港市)人。近現(xiàn)代著名的琴家。
吳景略少時從師學習琵琶、三弦等樂器,20歲從師王端璞開始學古琴,博采眾長,藝業(yè)大進。1936年春,著名琴家李子昭、查阜 更多>
小簡介
吳景略。中國古琴演奏家。1907年2月5日生于江蘇常熟西塘市鎮(zhèn),1987年8月16日卒于北京。原名韜,號緝曼,江蘇常熟西塘市(現(xiàn)屬張家港市)人。近現(xiàn)代著名的琴家。
吳景略少時從師學習琵琶、三弦等樂器,20歲從師王端璞開始學古琴,博采眾長,藝業(yè)大進。1936年春,著名琴家李子昭、查阜西、彭祉卿、張子謙等二十余人,懷著發(fā)揚祖國古典音樂優(yōu)秀傳統(tǒng)的良好愿望,發(fā)起并成立了“今虞琴社”。同年夏,吳景略經李明德介紹加入該琴社,擔任司社,主持社務,并以“策聲琴韻室”名義在上海、常熟等地教授古琴。
吳景略醉心于清代《五知齋琴譜》所傳《瀟湘水云》與《胡笳十八拍》兩名曲。他一彈再奏,幾乎整日沉浸在這兩首樂曲所描繪的意境之中。
《瀟湘》是南宋郭沔的作品。它以奔騰的云水遮蓋了九嶷山的形象,表現(xiàn)了作者對南宋朝廷屈辱茍安的滿腔義憤。全曲雖著重寫景,卻蘊含著強烈的激憤之情。吳景略在彈此曲時,著重抓氣勢,一開始就用磅礴的氣勢、鏗鏘跌宕的節(jié)奏,創(chuàng)造了一個水光云影、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胡笳》則是描寫東漢女詩人蔡文姬的敘事性樂曲。全曲音樂根據(jù)十八拍原辭情節(jié),描繪了蔡文姬的悲慘遭遇。他在彈《胡笳》時,則著力于情,用細膩多變的情景和節(jié)奏,對蔡文姬悲歡離合的復雜矛盾心理作了淋漓盡致的刻畫。
吳景略對《瀟湘水云》與《胡笳十八拍》這兩首名曲的處理,說明他的演奏藝術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至今許多琴家所彈《瀟湘》與《胡笳》,幾乎都是他的傳譜。
1936年參加今虞琴社,1939年任該社領導人。
1953年,吳景略被聘為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通訊研究員。
1956年,他到天津任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彈撥教研室主任,專門從事古琴教學和研究工作。
1979年任民樂系教授,并當選為中國文學藝術聯(lián)合會委員、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民族音樂委員會委員。
1954年任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通訊研究員,并任教于該院民樂系 。
1980年擔任北京古琴研究會會長。
1982年評為教授。
吳景略畢生潛心研究古琴藝術,長于演奏。他融會理解民族音樂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積數(shù)十年的深厚功力,鉆研創(chuàng)造,形成獨特的藝術風貌。其主段特點是:清麗飄逸、靈巧多變。既有柔美如歌的抒情,又有跌宕奇妙的轉折,格調新穎,令人神往。他的古琴藝術造詣頗深,在古琴領域里,被稱為“虞山吳派”、“琴壇一代宗師”。
他演奏的《瀟湘水云》、《梅花三弄》、《普庵咒》、《漁樵問答》、《梧葉舞秋風》、《憶古人》、《胡笳十八拍》、《秋塞吟》、《墨子悲絲》、《高山》、《流水》、《陽春》、《白雪》等曲,早在五、六十年代就被錄制成唱片,流傳海內外,受到普遍推崇。
吳景略開創(chuàng)音樂學院古琴專業(yè),編著古琴教材,培養(yǎng)了大量的學生,其中許多人已成為當代聞名的古琴演奏家、專業(yè)教師及理論研究者。他在長期的演奏實踐中,還先后發(fā)掘整理了《廣陵散》、《胡笳十八拍》、《陽春》、《白雪》、《高山》、《流水》、《雉朝飛》、《墨子悲絲》等近四十首古代琴曲,并創(chuàng)作《勝利操》,移植改編《新疆好》等古琴新作品。著有《七弦琴教材》、《虞山琴話》、《古琴改良》等琴學論著。
他在鑒別、修復古琴方面有很豐富的經驗,并致力于古琴的改革。經反復試驗、設計、制作的改良古琴,受到廣大琴人的喜愛和樂用,成為古琴樂器發(fā)展史上的一個突出成就。
發(fā)行時間:2023-10-12
發(fā)行時間:2023-08-25
發(fā)行時間:2023-08-03
發(fā)行時間:2023-08-03
發(fā)行時間:2023-05-12
發(fā)行時間:2021-04-22
發(fā)行時間:2021-03-17